
| 明清家具研習社 |
正值元旦放假之際,亦是與三兩好友相聚之時,消遣娛樂好不愜意。集會自古有之,其中,當屬文人集會最富盛名,今個,便來聊一聊這文人集會中的“名角”——西園雅集
清乾隆 碧玉雕西園雅集圖插屏

?
時間長河滾滾流,多少文人集會湮沒在歷史中。滄海桑田,文人已逝,卻仍能從流傳的典籍、字畫
等物,一睹文人集會之貌。文人集會千千萬萬,有三大集會最為出名。
其一,為東晉紹興的蘭亭雅集,因書圣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書法與賦文而光耀千秋。
其二,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園雅集,蘇軾、黃庭堅、蘇轍、米芾、秦觀等文人名士及傳為
李公麟的《西園雅集圖》、米芾的《西園雅集圖記》合力將其推上了萬世楷模的位置。
其三,為元末玉山雅集,因其規模之廣,持續時間之長而流傳后世。
在這三大文人雅集之中,蘭亭集相距甚遠,玉山雅集落于俗套,就屬這西園雅集最為貼近文人生活
本身。故而,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與推崇,亦是文人競相模仿的對象,致使歷朝歷代涌現出一大批以西園
雅集為題材的優秀作品,包括繪畫、書法、器具等,可見這一題材流傳之廣。
?
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府邸花園,據傳北宋宋神宗元豐初年,王詵曾邀蘇軾、蘇轍、黃庭堅、
米芾、秦觀、蔡肇、李之儀、李公麟、晁補之,以及日本圓通大師等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園雅集聚會
中書畫創作、吟詩賦詞、撥阮彈唱等藝文活動層出不窮,是為文人雅集之樂。是時李公麟繪《西園雅集圖
》,米芾書《西園雅集圖記》。

且來分析這西園雅集的參與陣容,每一位都大有來頭。蘇軾作為熙寧、元豐、元祐時期的士人領袖
和文壇盟主,與其父、弟被尊為“三蘇”,秦觀、黃庭堅、張耒、晁補之都是著名文人,四人以蘇門弟
子自居,時稱為“蘇門四學士”。從中國藝術史上看,蘇軾、黃庭堅、米芾是書法史上的“宋四家”之
三,李公麟、王詵也是中國繪畫史上頂尖的文人、畫家。
所以西園雅集可謂集合了當時,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、繪畫史上的“神”級人物,這種“偶像”崇
拜也是令后世文人、畫家心向往之的主要因素之一。自此之后,歷代描繪西園雅集的畫家均以前人所
作《西園雅集圖》和米芾所作《西園雅集圖記》為基礎,展開演繹與構思進行二次創作,包括圖記中人物
情節、情態、動作、服飾,西園中的場景、植物、布置、陳設,乃至細微處的用具、古硯香爐、瑤琴、羽扇

宋 馬遠?西園雅集圖(局部) 美國納爾遜·艾金斯美術館藏
?
明 仇英 西園雅集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西園雅集之所以不斷地被后世文人、畫家、畫工重復模仿、詮釋,是因為人們對宋朝文人士大夫風
采、精神、格調的向往,亦可以看作一種懷古的情懷。創作者們潛意識中將“西園”作為一處文人可
以“逃避”“抒懷”“精神棲息”的避風港。因此以西園雅集為題的創作彰顯的不僅是他們的文化審美,
更是他們構筑的理想世界。
反之他們亦賦予了西園雅集更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,使得其成為一種精神格調的追求,并逐漸
升華為一種符號化的理想生活與文化環境。最終造就了西園雅集成為中國藝術史中的經典命題,亦
讓其具有了獨特的文化象征意義。
一場西園雅集,背后蘊藏著眾多的文化元素,如同歷史煙海里的一顆星辰,雖渺小,然光芒無限。有關西園雅集的詩畫數不勝數,今個便來欣賞幾個以西園雅集為題材的傳統器具,亦是精彩萬分。
此筆筒為故宮博物院藏品,一改傳統的木料選材,碧玉為材,外壁通景雕刻西園雅集圖案。上部雕
大塊的山石、竹林、花草、人物;下部雕小橋、流水、松樹、欄桿、桌椅、人物等。圖中長者姿態各異,
或寫字、作畫,或交談、觀景,或在摩崖刻字等等,形象生動而寫實。

筒身外壁以浮雕、線刻等技法通景刻劃西園雅集圖,遠處山巖嶙峋,山石起伏,古松穿插掩映。山
林蒼松下,二逸士展開畫軸,神情宛爾,另一高士俯身觀畫,盡顯品畫樂趣,后方高士持書享閱,一派悠
然之態。環繞的另一場景,高士們攜棋訪友,聚首談論,另一高士提水沏茶,與人談笑晏晏,流露出文人
不聞世事的理想追求。?
此墨為乾隆時期的御墨,形似長碑,上圓下方,形制扁平。正面描金琢刻西園雅集圖,有高山,流
水,蒼松,奇巖,樓閣,游云等風景,風光旖旎,自然尚古,宛若仙境。數位文人高仕在其間作詩
飲酒,談經論道。?
此插屏以剔紅工藝制作而成,正面刻御題詩,《題丁觀鵬西園雅集圖》:諸賢高致遙堪想,二李風
流近可尋。一例閑園會賓從,聲華底事到于今。落款為臣曹文埴敬書,下有方形臣埴鈐印。屏周飾
回紋一周。屏面為西園雅集圖案,泉石、云物、草木花竹,皆絕妙動人。人物各肖其形,自有林下
風味,無一點塵埃氣,不為凡筆也。?
-??END ?-